8月30日上午,我校召开2022年度实验室安全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部署会,会议以两地视频的形式在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同时举行。副校长王增平出席本次会议并讲话,两校区教学科研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实验室管理部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上,实验室管理部门通报了2022年教育部实验室安全现场检查情况和整改工作进展,以及2021年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评价考核情况,同时就新学期实验室安全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明确了工作计划和任务台账。王增平强调实验室安全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实验室安全是底线,不能有丝毫麻痹,大仪开放共享是成效,需要高度重视。王增平指出,实验室安全是一个...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 发布时间:2022-09-13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新华社发郑渝高铁全线开通运营。首发列车CR400AF复兴号动车组(左)在重庆亮相。新华社发港珠澳大桥 新华社发【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这是大国崛起关键性的十年,也是大国工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十年。 “天眼”探空、“蛟龙”入海、“神舟”飞天、“复兴号”驰骋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人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细数这十年,你会发现,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步步见证着祖国的伟大。 十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13
8月30日,国家航天局在京发布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高分专项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主任赵坚说,“羲和号”成功发射近一年来,国家航天局组织航天科技集团、南京大学等工程任务团队,开展卫星平台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技术试验300余次,太阳光谱成像1000余次,圆满完成了该卫星在轨测试和试验工作,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创下5个国际首次。其中包括,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太阳Hα(氢阿尔法)波段的光谱扫描成像,记录了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色球层的响应过程,通过一次扫描,可获取376个波长位置的太阳图像,不同波长对应了光球和色球...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09
近日,自然资源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自然资源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签署后,部省双方将按照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建共享的原则,共同打造功能完备、开放共享的国家级深海试验场,以满足深海仪器装备产业发展、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国家海洋观测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发展等重大需求,构建集深海装备“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自然资源部履行推动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相关职责,按照“北东南,浅海﹢深海”的布局,加快构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体...
来源:自然资源部 发布时间:2022-09-09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成效,8月30日下午,学校在雁塔校区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了2022年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会议,副校长陈军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相关院(系)分管大型仪器设备工作的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时保宏主持。陈军斌指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不仅是上级部门的要求,也是学校统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内在需求,希望各部门和相关院(系)高度重视。陈军斌对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提了三点要求:一是要建立健全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
来源:西安石油大学 发布时间:2022-09-07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部署要求,加大政策引导、后补助资金支持、绩效考核评价、信息平台管理力度,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服务,进一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制度推动。先后制定出台了《青海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实施方案》《青海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持续优化政策体系和组织管理,在机构组织、管理方式、平台建设、运行服务、考核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科研仪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学的开放共享体系,调动仪器单位开放共享积极性。加强资源统筹。整合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搭建青海省大型科研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来源:青海省科技厅 发布时间:2022-09-07
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同时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现提出...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09-06
9月1日,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七次会议,研究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和省实验室建设、科创金融发展、人才工作等。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并讲话,省长王凯出席。 会议听取关于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等4所学校筹建工作情况的汇报,讨论通过《关于加快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意见》。会议指出,调整优化高校布局是推动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的具体举措,要抢抓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方案,高标准推进筹建和申报设置各项工作,推动筹建工作从“规划图”尽快变为“施工图”“实景图”。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办学定位,突出特色优...
来源:河南省科技网 发布时间:2022-09-05
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部署,加快落实助企惠企政策,经研究,我局决定将武汉市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补贴由企业集中申报调整为随时申报、及时兑付,现就优化创新券补贴申报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补贴对象符合《武汉市科技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条件,已领取2022年度科技创新券的企业。二、补贴范围《管理办法》有效期内,企业在武汉市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上通过购买入网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开展的研究开发检验检测活动。三、补贴额度对于使用创新券的企业,按实际服务金额的50%进行补贴;每家企业每年使用创新券享有补贴额度不超过10...
来源:武汉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22-08-31
2022年8月13日,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2022年服务及运维工作交流会在云南昆明成功召开。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总平台、分平台负责服务及网站运维的参建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等)的服务人员、网站运维人员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本次会议。会议主要围绕2022年中心服务与运维情况、数据安全、网站安全等方面展开交流与讨论。会议由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来源: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2022-08-29